|
|
|
慈音甘露 |
主講人:常露法師
慈音甘露自85年開播至今,從最初講譯《六祖壇經》到現今闡述《妙法蓮華經》。
《妙法蓮華經》又略稱為《法華經》,共七卷二十八品,由鳩摩羅什所翻譯。本經是大乘佛教重要經典之一,以全經所說教法甚深微妙,故稱為妙法,蓮花則用以比喻稀有無上的妙法。在本經中,佛陀為了說明事理,採用了很多比喻來加以描述,從而使抽象的佛理形象化,便於大眾理解。《法華經》中共有七種比喻,簡稱為「法華七喻」,這七喻就像七顆明珠,不但講明了深刻的道理,而且彰顯出精彩的文學性。而為了化解學佛者容易遇到的煩惱障礙,每集節目後段有《人間菩提》單元,給予建議性的參考作法... 觀看更多 |
|
|
|
|
佛說阿彌陀經-客語講述 |
主講人:會性法師
《印祖》有言:「淨土法門,乃究竟暢佛本懷之法也;千經萬論處處指歸,往聖前賢人人趣向者也;如來授記於大集,謂末法 中,非此莫度也。」亦有善知識云:「"禪"為教外別傳,"淨"乃教內特傳也!」 近代,客家高僧《會性法師》,早年親炙《斌宗上人》,曾掩〈法華關〉以探究〈天台教理〉;出關後,在〈佛光山佛學院〉與〈台中蓮社〉等地教學多年,一生以弘揚佛法為志業。因緣際會,民國80年於屏東〈普門講堂〉以客語講述《佛說阿彌陀經》;深入淺出/闡揚"持念佛名以召德",發願往生淨土/當生成就的奧義,並收錄音檔製成CD流通,廣受各地客家鄉... 觀看更多 |
|
|
|
|
大佛頂首楞嚴經 |
主講人:會性法師
蕅益大師《閱藏知津》說:『此經(楞嚴經)是宗教司南,性相總要,一代法門之精髓,成佛作祖之正印也。』... 觀看更多 |
|
|
|
|
天台四教儀 |
主講人:會性法師
天台宗《智者大師》,一生廣弘《釋迦牟尼佛》教法,創'五時八教'的判教;立'一心三觀'/'止觀双運' ,且剖析四種'四諦':《生滅四諦、無生四諦、無量四諦、無作四諦》以配合《藏、通、別、圓》四種教法,善加區別三乘悟理深淺差異 ; 而《天台四教儀》乃接引初機學習'天台教理'之方便,涉及種種名相: (1)五時《華嚴時、阿含時、方等時、般若時、法華槃時》;(2)化法四教《藏、通、別、圆》;(3)化儀四教《頓、漸、秘密、不定》…等等。近代經由早年師承《斌宗上人》而入室學習《天台教觀》的《會性法師》,深入淺出/詳細講述,整... 觀看更多 |
|
|
|
|
妙法蓮華經 |
主講人:會性法師
《釋迦牟尼佛》以一大事因缘出現於世,說法四十九年,談經三百餘會;直至入槃前八年,才宣講《妙法蓮華經》:暢談'開權顯實/會三歸一'的大乘經義,更以千古傳誦的'法華七喻',公開揭示《汝等皆當作佛》的出世本懷~ 近代,本土高僧《會性法師》早年親炙《斌宗上人》,長期掩關探究'天台教觀/法華玄義' ; 因緣際會,曾在屏東'普門講堂',講述《妙法蓮華經冠科》本,深入淺出,發揮'衣裏明珠'的'佛性'妙喻,在場聽衆法喜充滿/獲益良多!並以錄音,轉成CD流通,廣受佛教各界好評!其... 觀看更多 |
|
|
|
|
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|
主講人:會性法師
《釋迦牟尼佛》以一大事因缘出現於世,說法四十九年,談經三百餘會;直至入槃前八年,才宣講《妙法蓮華經》:暢談'開權顯實/會三歸一'的大乘經義,更以千古傳誦的'法華七喻',公開揭示《汝等皆當作佛》的出世本懷~ 近代,本土高僧《會性法師》早年親炙《斌宗上人》,長期掩關探究'天台教觀/法華玄義' ; 因緣際會,曾在屏東'普門講堂',講述《妙法蓮華經冠科》本,深入淺出,發揮'衣裏明珠'的'佛性'妙喻,在場聽衆法喜充滿/獲益良多!並以錄音,轉成CD流通,廣受佛教各界好評!其... 觀看更多 |
|
|
|
|
金剛經演古 |
主講人:會性法師
自從佛法傳到東土以來,學佛者與《金剛經》特別有缘~ 《道源老法師》曾說:「念經者,歡喜念金剛經。講經者,歡喜講金剛經。註經者,歡喜註金剛經。」箇中緣由,也許溯及六袓《惠能大師》從五祖《弘忍禪師》親聞《金剛經》至〈應無所住而生其心〉而大徹大悟/明心見性;續弘<東山法門>,讓禪宗開枝散葉,對後代產生深遠影響吧?!
此《金剛經》是六百卷《大般若經》的綱要,而《般若空慧》是整個佛法哲理的精髓,如〈天台宗〉所言〈二十二年般若談〉!所謂「斷疑生信,絕相超宗;頓忘人法解... 觀看更多 |
|
|
|
|
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略說 |
主講人:會性法師 衆所周知: 學佛的蓮友們,平日的功課不忘常念「阿彌陀佛」以外,出口成誦的,應該就是此「般若波羅蜜多心經」啦!憶起往昔[玄奘大師]前往西域求法,經過險路/寥闊之沙漠/凶惡的野獸,全由虔誠誦持此[心經]以感召菩薩庇佑,化險為夷喲! 全文共260個字的[心經]是600卷[大般若經]的心要,言簡意該/易持得益~其蘊含了[般若深經]之旨趣:所謂[觀自在菩薩]常住「寂寥於萬化之域,動用於一虛之中。」心無罣礙,度一切厄! 在此祈願大家,觀聽'會公上人'講述[心經略說]時,共浴於法海/同登彼岸喲!感恩~... 觀看更多 |
|
|
|
|
慈悲三昧水懺 |
主講人:會性法師
[慈悲三昧水懺] 序言 [普賢行願品]有言: 「菩薩自念:我於過去無始劫中,由貪瞋癡,發身口意,作諸惡業,無量無邊;若此惡業有體相者,盡虛空界不能容受。」 由此可知,懺除罪障乃不可或缺之法門矣!今者,[慈悲三昧水懺]言簡意賅/文情並茂,所謂「廓一乘之妙道,懺一切之愆尤。」冥陽兩利,大眾奉為共修的懺本 。 探索[水懺]之緣由,乃朔及〈唐朝〉時〈知玄法師〉(前生為'西漢'時'袁盎')接受〈唐懿宗〉賞賜之沈香法座並封為〈悟達國師〉後,生起貢高名利之心/有損德行,而累世冤家(前生為... 觀看更多 |
|
|
|
|
大乘廣五蘊論講記 |
主講人:寬謙法師
本論是唯識學中的重要基礎課程,本是世親菩薩造的一部論典,後來由世親菩薩的弟子安慧菩薩,就這部論增加了一些解釋與補充,使意義更明顯一點。《大乘廣五蘊論講記》依五蘊分為色蘊、受蘊、想蘊、行蘊及識蘊,色蘊為四大種及大種所造色,四大種包含了地界、水界、火界、風界,而大種所造色謂眼根、耳根、鼻根、舌根、身根及色、聲、香、味及觸一分;受蘊有三種:謂樂受、苦受及不苦不樂受,謂識之領納;想蘊謂能增勝取諸境相;行蘊謂除受、想諸餘心法及心不相應行,亦即51個心所,其中除受、想2個心所以外的49個心所。正文中對每一個心所,都有非常清楚明確的定義與說... 觀看更多 |
|
|
|
|
金剛般若波羅密經 |
主講人:寬謙法師
姚秦‧鳩摩羅什譯。傳說:六祖慧能,就是聽了本經「應無所住而生其心」而開悟的。寬謙法師在本講座當中,一再提示我們,經中所謂之空─無、非、不等字,不是空空如也,而是在斷除我們的自性妄執,讓眾生從空有相即的相對觀中,超脫證悟中道實相。 ... 觀看更多 |
|
|
|
|
般若波羅密多心經 |
主講人:寬謙法師
般若經的部帙繁多,文義廣博,此經以寥寥二百餘字,攝之淨盡,可說是般若波羅蜜多經的心要了。... 觀看更多 |
|
|
|
|
八識規矩頌暨唯識三十頌 |
主講人:寬謙法師
《唯識三十頌》世親菩薩造‧唐代玄奘譯。是唯識宗的基本論典,唯識宗即依此論典而建立。玄奘大師對於唯識學中的「八識」,提綱契領所作出總結為"八識規矩頌"。包括八識的行相、業用、性別、識量、所緣、相應等,全包括在頌文之中。... 觀看更多 |
|
|
|
|
中觀論選頌講記 |
主講人:寬謙法師
《中觀論選頌講記》是印順導師於1949年在香港應東蓮覺苑的邀請,為了接引初機者,特地從龍樹菩薩的《中論》447頌中挑選70頌,並且造了很有系統的科判表,盡量用最淺顯的方法來解說。《中論》思想源自《阿含經》,又受部派佛教學院式的教理啟發,綜合大乘佛教的進步思想,集大成於一論。
導師解釋龍樹菩薩的《中論》,而寫成的《中觀論頌講記》既深且廣又細密,實非我們一般所能輕易理解的。現有《中觀論選頌講記》出版,無疑地讓我們在探討《中觀論頌講記》前,還有因緣作一些事前的暖身動作,因此本次講課決定以這部《中觀論選頌講記》為主,搭配《中觀論頌講記》,就... 觀看更多 |
|
|
|
|
大乘百法明門論 |
主講人:寬謙法師
《大乘百法明門論》世親菩薩造,唐玄奘譯。收於《大正藏》31冊。此論主要是將《瑜伽師地論‧本地分》中的六百六十法,提綱挈領,略錄此百法,剖析一切法無我。其內容文義,如下一)引經標宗,說明一切法無我。(二)列五位名,以五位百法統攝世出世間一切諸法。(三)申明百法列為五位的次第。(四)依次別釋五位百法。(五)末後顯示一切法無我。... 觀看更多 |
|
|
|
|
佛法概論 |
主講人:寬謙法師
本書係印順導師以「阿含講要」為底稿整理編輯而成,為避免一般偏執者認為「阿含」是小乘,所以改題《佛法概論》。雖名為《概論》,卻是導師從《中論》之後體證到佛法的根本立場在於「阿含」。
本書共分二十章:第一、二章介紹佛法的根本─「佛法僧」三寳;第三到十二章,詳細說明衆生的身心、世間的概況、緣起三法印;第十三到第十九章,敍述出(在)家眾、菩薩眾德性,第二十章說明聲聞解脫與佛的正覺。 ... 觀看更多 |
|
|
|
|
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 |
主講人:寬謙法師
《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》略稱《藥師經》。東方藥師如來特別重視消災免難,治理眾生身病苦,為究竟之無上藥師。其佛德如琉璃寶的光輝、明淨,成就其淨琉璃的東方世界。究其因地,即發十二大本願,為眾生現生樂而行持成就。我們聽講此經,願如此理解與實行,而祈求人間淨土的建立。
... 觀看更多 |
|
|
|
|
佛遺教三經 |
主講人:寬謙法師
佛遺教三經是指三大經典《佛說八大人覺經》、《佛說四十二章經》、《佛遺教經》
《佛說四十二章經》是從小乘經典節錄出來一些佛教基本教義的「經抄」內容講述早期佛教宣揚的人生無常,愛欲之弊等等。
《佛遺教經》是印度傳來中國早期的經典,是修道人的典範,是暗路之明燈,是踏入涅槃聖境之寶筏。而此經就是佛的遺旨經,佛遺旨佛弟子怎樣修行。若能理解與實行,便能建立人間淨土。... 觀看更多 |
|
|
|
|
大乘妙法蓮華經 |
主講人:寬謙法師
《法華經》云:「情與無情,同圓種智,一切眾生類,畢竟成佛道。」它是一乘究竟的佛法,雖然人人皆可成佛,但也須用功修行,發心行菩薩道,修福修慧,落實生活,才能究竟圓滿。如何落實在生活而修行呢?藉由寛謙法師的講解,帶領大家圓滿佛道,深入法華境界。
... 觀看更多 |
|
|
|
|
佛說阿彌陀經 |
主講人:寬謙法師
敦煌220窟南壁的「阿彌陀經變」是初唐時期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幅大型經變,此幅壁畫以阿彌陀佛為中心,有十方諸佛、菩薩、天人、化生童子等一百五十餘尊。構圖嚴謹、莊嚴,色彩絢麗生動,把極樂世界描繪得淋漓盡致,給人以無限的美感和尊崇。
... 觀看更多 |
|
|
|
|
勝鬘經 |
主講人:寬謙法師
勝鬘獅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,《勝鬘獅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》本經簡稱《勝鬘經》,為真常妙有的大乘經典。本經以一切眾生皆得成佛,佛乘究竟圓滿,攝受正法等三個意義為本經的核心。
... 觀看更多 |
|
|
|
|
大乘是佛說 |
主講人:寬謙法師
近代歐美乃至日本等研究者,由於偏向歷史的考証及巴利三藏之研究,進而對大乘經典之來源,產生大乘非佛說之質疑。針此,印順導師於民國33年發表「大乘是佛說論」一文,從多方面之思考加以抉擇,以論究大乘之合法性,其後更於《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與開展》,廣引文獻,從大乘行者的立場,對大乘特性更深一層研究,確定了大乘是佛說之立論,舒解了中國大乘佛教長期以來之抑鬱,一掃大乘非佛說之陰霾。
「大乘是佛說論」之論証重點,在於「佛說」的評定標準。印順導師認為吾人不宜用一般觀念中「口」說與不說來定義「佛說」,更不能以此來審斷是佛法或非佛法,而應依「佛語... 觀看更多 |
|
|
|
|
維摩詰所說經 |
主講人:寬謙法師
維摩詰長者,雖在俗塵,修為高遠,藉文殊探病出示大乘教義,並有歷代經變藝術產生,結合義理與藝術解說,深入瞭解維摩本義。
... 觀看更多 |
|
|
|
|
地藏菩薩本願經 |
主講人:寬謙法師
本經側重在於(一)開示地藏菩薩度眾生的悲願;(二)宣揚佛教提倡孝道的精神;(三)重視因果的觀念;(四)修福重於修慧;(五)成就佛果的正因;在當今末法時代,應推崇弘揚地藏法門,以匡正人心,令國家、社會能達到和平安樂。
... 觀看更多 |
|
|
|
|
學佛三要 |
主講人:寬謙法師
什麼是「學佛三要」?如《大般若經》說:「一切智智相應作意,大悲為上首,無所得為方便」。約成德目即是菩提(信)願、智慧、慈悲——為大乘佛法的三要,修學者要不偏不離的去學習。菩薩應該遍學一切法門,而一切法門(不外乎修福修慧),都要依此三句義來修學。一切依此而學;一切修學,也是為了圓滿成就此三德。所以,這實在是菩薩學行的切入點!... 觀看更多 |
|
|
|
|
圓通方便門 |
主講人:印德法師
「佛問圓通」?簡單談即為「圓滿通達,無一不通。」真正徹底覺悟的人,一切法無不明了,問題是「通」現前了沒有?所以只要心地清淨,能力即可恢復。此能力為本自具足,非後學後修而得。故《楞嚴經》上云:「圓滿菩提,歸無所得」,也就是六祖所說「本來無一物」。本性裡頭沒有的東西,一樣也得不到,全是自性圓滿具足的,這就是圓通。透過白話闡譯與親身體驗的方便法門,帶領觀眾探索圓通法門,輕鬆悠遊圓通境界。... 觀看更多 |
|
|
|
|
金剛科儀寶卷講述 |
主講人:朱文科居士
《金剛科儀寶卷》是翻譯自「金剛般若波羅密多經」,經中用說唱的方式講解淺譯,使其中的經義簡明而易懂,是佛教禮懺法儀當中的傑作,也是佛教思想在中國社會具體發展的重要文獻。經中所重視的問題,是生命存在的憂患,感慨生命的短暫艱辛,面對茫然的生命歷程與廣濶的宇宙世界,希望獲得合理的詮譯與真正的解脫。金剛科儀將禪淨雙修的哲理思想,透過宗教儀式而廣為流傳,使得佛教思想能更具體的民眾化,深入基層社會,成為一般民眾信佛學佛的主要教理依據。近期並親自錄製金剛科儀唱誦CD兩千套與全國教界信眾結緣,頗獲廣大迴響;以法供眾,成就許多人道業上的精進。... 觀看更多 |
|
|
|
|
國際供佛齋僧大會 |
台灣佛教界最大盛事莫過於國際供佛齋僧大會,每逢農曆七月份全國各地舉行此一活動,海內外四方僧眾雲集,接受應供,盛況空前。尤其大台北地區歷年來在林口體育館舉辦國際供佛齋僧大會,更是佛教史上盛會,動員志工菩薩萬人次,誠屬世紀工程,廣受各界及教內好評,已蔚為國際矚目焦點。佛陀於孟籣盆經教示供佛齋僧「可超拔現在乃至七世父母,及六親眷屬得出三途之苦,使現世父母壽命百年無病無苦,一切苦惱之患乃至七世父母離餓鬼苦難,升人天中福樂無極。」當然此活動最重要意義,在於廣植福田續佛慧命,以象徵佛之福慧兩足尊,正法久住,鼓勵居士們供養三寶,親近聽聞正法,如理思惟如法修行... 觀看更多 |
|
|
|
|
|